工作手札
本月瀏覽人次:11475 | 累計瀏覽人次:4647157
就近關懷,在地互相扶持
Contact Us
擔任觀護佐理員7年的時間裡,工作的主要內容為「監督輕刑犯,執行社會勞動服務」,因此所接觸的服務對象都是「犯罪行為人」,在經過面談了解他們的背景及專長之後,佐理員會分派適當的勞動機構,並督促他們在有限期間裡順利完成勞役。
觀護工作中,其實甚少有機會接觸到犯罪被害人,直到後來接了修復式司法的行政工作,在參加相關訓練課程,以及在犯保人員或促進者陪同下,與被害人家屬進行約談的過程中,才慢慢開始接觸到另一個司法弱勢族群。
加害人的刑期不論是入監服刑、易科罰金或者折抵勞動,在一個又一個數字的計算下,其實都終將有歸零、結束的一天。
然而對於犯罪被害人與家屬來說,他們的苦痛即便訴訟程序結束,也不一定能夠跟著放下,很多人的人生,也許就此停留在被害事件發生的那一天、那一刻,原本所習慣的世界也自那天起崩塌了。
在一次次修復的過程與在一個個痛心的故事中,我才明白,原來在每一個犯罪案件的背後,是無數個破碎的家庭。
其實在進入地檢署工作後,我才逐漸認識除了有觀護人室,及更生保護會這樣協助犯罪行為人重新復歸社會的單位以外,還有另一個專門服務因他人犯罪行為致死亡者遺屬、受重傷者、性侵害等被害人的保護機構—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,並有幸在結束長達七年的觀護佐理員工作後,進入犯保協會服務。
進入犯保沒多久,便發現這裡與先前工作的氣氛大相逕庭,或許因為社會勞動人畢竟是「犯錯的人」,且觀護佐理員是屬於監督、管理的角色,執行公務的過程中,比起傾聽、同理、關懷,更多時候是要求個案遵守及配合規定。
但犯罪被害人保護工作,是以長期的陪伴關懷,幫助被害人與其家屬重建生活,工作所接觸的是一個又一個破碎的家庭、變調的人生,除了專業的服務外,需要的是更多的陪伴、愛心、溫暖及同理,在電話訪談中所傳出的聲音溫度,也會不自覺的比平常再增溫15度,語氣與態度也都更為柔軟。
在犯保協會工作後,對於人生的看法與價值觀,也在服務經歷的積累後逐漸改變,漸漸感受到人生的無常、漸漸學會了把握當下,對於平淡的日常,多了更多的心懷感恩;在覺得人生應該要及時行樂的同時,也不忘行車安全的重要性,這些或許都是成為犯保專任人員之後的「犯保人症候群」。
如果一份工作在獲得有形的薪水之外,亦能獲得其他無形的收穫,大概就是從事助人工作的最初到現在,鼓勵著我,最具意義的支持。